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城乡供需 > 日常供需 > 人找车 > 正文
    购物车
    0

    桃树园轶事

    shpyjdm     2019-01-12 12:06:56     浏览:3    回复:0    点赞:0
    发帖人:shpyjdm
    级 别
    贡献值
    免费发布 注册会员 点击查看电话号码

    古往今来,村庄命名大多以名门望族、典型事物、达官贵人、地理特点等命名,我的故乡“桃树园”的得名即为一例。现时桃树园的行政区划为建湖县颜单镇三虹村5组,晚清至民国初期这里居住人家仅有唐氏、夏氏等十几户居民,以农稼为生,辛劳度日,建国以后人口慢慢多了起来。解放前这里的居民家家户户喜欢栽种桃树,每到春暖花开,满庄桃花,万紫千红,引人注目。村庄的南面是楼夏庄,这里有一条繁华的小街,有唯一的交通工具——班船,开往上海等地。而桃树园地处通往楼夏庄的咽喉要道,南来北往的人们常常惊艳这遍地桃花的村庄,纷纷驻足赏花,口口相传,“桃树园”以口碑得名,相传至今。

    解放后,桃树园的居民安居乐业,栽种桃树的热情有增无减,桃树栽培有了量和质的飞跃,使“桃树园”更加名副其实。桃树园的发展得益于一位名叫何步山的老先生。这位乡绅是个破落地主,也是一位私塾先生,冬春农闲许多农家子弟都到他家读书,解放后还担任过扫盲识字班的先生。不知何时他得到了一本米丘林的关于果树栽培的著作,并且开始潜心研究起来。也记不得哪一天,村民们突然发现何老先生门前的桃花别样红,到了秋天更是惊喜那大如鸭蛋、甜蜜无比、颜色鲜亮的桃子。原来这是何先生的研究成果——嫁接的“洋桃”。接着何先生为桃树园的“毛桃”升级换代,家家栽种了“洋桃”。不出三年,桃树园的桃子就出现在楼夏庄、东夏庄、单家庄等集市上,桃树园的家家户户喜笑颜开。接着何步山又手把手地教会了桃树园男女老少们的嫁接技术,使他们个个能动手劈接、芽接,还引进了早桃、中桃、晚桃,蟠桃、蜜桃等品种,更为神奇的是通过嫁接,一棵桃树居然开出五颜六色的花儿,结出早、中、晚、大、小不同的桃子来。一时间桃树园和这里的桃子一齐名声大震,集市上卖桃子的人也十有八九是桃树园村庄的人。庄上的汉子们还经常被附近的农民请去帮助嫁接桃树,隔三差五地吃人家一碗鸡蛋蜜子茶,兜里揣着一包洪泽湖香烟,因此桃树园农民的口袋里也经常不缺个三块五块钱的了。十里八乡的姑娘们相聚在这桃花盛开的地方,成了桃树园的媳妇。除了一个先天性脑子不好的小老四之外,就再也没有其他的光棍了。

    后来人民公社鼓励生产队发展副业,桃树园生产队大胆地把一块不适宜种植粮食的五亩荒地划出来栽种桃树,还试验种植了一些苹果、柿子和梨树。为了进一步地利用桃树田的空间增加收入,何步山还研究了利用桃树下面的阴凉栽种生姜,居然获得了成功。接着又研究了秋天在桃树底下种植黄芽菜,也获得了成功,桃树园的农民收入有了一定的提高,方圆几十里几乎没有人不知道桃树园这个村庄的,就连附近的一个生产队居然也改名叫“桃北”生产队了。

    然而,好景不长。文化大革命开始了,有人指责何步山念念不忘资本主义,破坏“以粮为纲”,对他进行了批判和人身攻击。可怜老先生忍受不了对斯文的侮辱,夜深人静,凭借一杯“乐果”,夫妻双双离开人世,迈进天堂。从此以后桃树园的桃树没有了科技人才,缺乏科技支撑,桃树也疏于管理,桃树园的桃花也成了昨天的故事。

    如今桃树园的农家子弟读书上大学的不下几十人,做老板的腰缠万贯,搞技术的名噪省市。他们每每回家,还留恋着在春天和煦的春风里倘漾在桃树的花海中,在夏季的蝉鸣流萤里偷吃蟠桃的得意忘形。他们怀念过去天真的童年和烂漫的桃花,也怀念那位给他们带来童年的欢乐和能够吃上最为珍贵的水果——蜜桃的老先生。时过境迁,桃树园的桃花依稀可见,这里的人们事业如日中天,幸福生活如蜜桃甜蜜,幸福的笑脸如同桃花,常开不败!

     

     


    打赏捐赠
    0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